Your Birthdate: August 19 |
![]() |
No……i Want a real partner……
i feel tired……i don’t want to dIy……lots of jobs……
October has gone……ToT
Your Birthdate: August 19 |
![]() |
No……i Want a real partner……
i feel tired……i don’t want to dIy……lots of jobs……
October has gone……ToT
最近总是喜欢一个人阴阴嘴笑,而且系对住部手机笑,因为部手机有某人既相
呃,即使是很忙,可能是因为某人吧,死了,难道被说中……
“你眼训啊?”“嗯……= o =”
网络部依旧等待工作中。。。。。。应该明晚会很忙的,那些杂碎的CASE,天啊,十五个歌手,平均下来每人负责两个,还可以接受,不过,我不喜欢帮别人打字
明天解剖,应该是讲生殖还是泌尿系统了,我的消化和呼吸还没看完……学习持续落下
为什么中医班那边总是跟我们合不来,,,,这次出的主题居然是中医导引……怨念一下下,
气功……好遥远,中医药文化节,汗,汗,汗 – – U
不过庆幸的是又有去广大的机会,哇咔咔,看
导引连接触都没有,居然就要找资料……而且是星期六交作品,两个PPT,,,,
本来想在咨询台那里做成一个视屏的,但是现在资料都还没搜集齐,搞M啊……
难道又做我一人?不要,我不要回到高中的那段………….
我需要一个真正支持我的人,真的需要………..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查找资料时发现,转一篇夏大医学院教授的一些心得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上工之路:求其上上,得其上
——王彦晖教授谈中医学习
学了几年中医,理论、诊断、药物、方剂似乎都懂了,然而临床遇到病人,却常常感到辨证似是而非,处方用药举棋难定,真是“读书三年,便谓天下无病可治;及治病三年,始知天下无方可用”。究竟原因何在?对此,厦门大学医学院王彦晖教授认为,中医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辨证论治思路,最关键的是掌握药物的用量与用法,学习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。
第一个层次是构建中医基本框架,包括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诊断、中药和方剂四部分,核心是辨证论治。中医临床效果的好坏,关键就在于辨证是否准确,可以说,辨证是联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关键,因此必须学会辨清基本证型。中医基本证型不到两百种,与病种数以万计的西医相比十分悬殊。只要掌握了这一百多种基本证型,就可以应对临床各种常见病。
辨证首先要辨清八纲,即虚实、寒热、表里、升降。王彦晖教授认为“阴阳”是总纲,不能具体指导辨证和用药,故舍而不论,而应代之以更有临床意义的“升降”两纲。辨清八纲,就辨清了患者病理过程的基本矛盾,也就能进一步结合五脏六腑、气血津液辨清其基本证型。辨证准确,由此确立的理、法、方、药,一定可以产生预期的临床效果。
然而,当前的中医教育难以达到这一目标。学生经过5年本科学习,甚至硕士、博士毕业,还没有真正学会中医辨证思路。中医毕业生只懂得西医式的辨病施治,却不能辨清寒热、虚实、表里、升降!其临床用药依据不是来自于四诊的确切证据,而是来自一种臆想的病机,然后套用某方进行治疗,这是非常荒唐的。无数事实早已表明,离开中医的辨证论治,“某方治某病,某病用某方”这种中药西用的简单思维不可能产生确切的临床效果,只能造就一些“中不中,西不西”的假中医、假中西结合医。正因为如此,才产生了“中医博士看不了病”的笑话
王彦晖教授认为,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中医临床带教是否合格,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。谚语有云:“求其上上,得其上;求其上,得其中;求其中,斯为下矣。”一个优秀的带教医师,能够示范如何从繁杂的四诊材料中,分析主次,区别真假,得出是寒是热、属虚属实、在表在里、宜升宜降的八纲辨证结果和基本病机类型,从而进一步确定治法、方剂和药物。反之,一个不合格的带教老师,模棱两可的辨证思路,犹豫不决的处方用药,必然产生无法确定的疗效,因而学生不但学不到应有的技能,还可能大大挫伤其对中医的信心。
证与病不同,它表示机体所处的一种状态。因此,王彦晖教授认为,证的学习,在精不在多,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和太多的病例。关键在于每一例的练习都必须真正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精神进行。王教授擅长舌诊,早在2001年之前,就制作出多媒体病案教学课件,让学生用其所记录的舌象、面象和其他病案资料进行辨证施治练习,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。
大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构建中医的基本框架,学会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技能。寒热虚实能够辨得清楚,证的判断准确,处方对路,就能有确切的临床疗效。但此时处方用药的火候还欠精到,药量不够准确,跟病情贴得不够紧,因此临床疗效果可能不够理想。这就是在学习中医的第二个层次中要解决的问题。
第二个层次是对理、法、方、药精益求精的锤炼过程。证型、方剂、用药究竟有什么特点,要一一细“抠”,对于常见证、常用方、常用药更要了如指掌。对重要的方剂,必须“抠”到药量,了解多少药量能起多少作用,以及味道、次数、服药时间、服后注意事项等,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要心中有数。比如补中益气汤用黄芪与人参,二者的药量和比例非常重要。这两味药均能补脾气,而黄芪长于升阳,其用量是人参的两倍,就是要突出此方补气升提之功,又由于此方治烦劳内伤、身热心烦,既有气虚的一面,又有阴火上乘的一面,若补气太过,容易助长阴火上乘,故方中参、芪的药量均较小;四神煎用黄芪治疗顽痹,量必半斤,非大量不足以调整免疫系统功能。王彦晖教授在临床上,对病因病机的解析以舌象、脉象和症状为依据,处方之后,常详细告诉病人和学生,病人服药后的具体变化情况,多十中八九。
王彦晖教授认为,作为中医,不仅自己生病时首先用中医药解决,而且平时就要注意调理,实践“上工治未病”的古训。王教授从1998年起常服用自己开的中药,辨证服药超过1500剂,不但治好了原发性高血压等病,而且尝遍了几乎所有常用中药,对药物的性味和理法方药有了更准确深刻的认识。王彦晖教授认为,中西医各擅其长,各得其美,应完全按照各自的学术规律运用。他在临床中,诊断必兼中西,治疗则专用中医中药,个别病例如认为西医治疗更好,就径直推荐给西医专家。精益求精的医术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、积累,穷毕生精力逐步完成,这也是一个中医大家的成长规律。(厦门大学 刘俊杰 何宽其整理)
已确定的版本:
【胸前小标志–班徽】
——————–>>>>李巍同学设计的,简洁扼要,我第一眼就觉得不错。
标志理解: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专业,以中国红为主色,以西医为辅,故用蓝色与原来的中字形成西字,
很MATCH专业特色……
【背后标志–院标志】
——————–>>>>我自己弄的,要和中医班统一,所以用了一句校训,还有几个小篆字,BS我的技术….
无技术可言……完全依赖小篆的效果,再加上两条贝尔曲线…………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附:落选的作品和帮人由手画版改成电子版的作品展示….
【前面】
1.这个是我自己DESIGN的,缺点是渐变太多,怕印出来效果不好,所以被DENY了……
2.好友阿冠的作品,觉得改成电子版那种效果消失了,边不圆滑……纵使我用模糊模了很久,依旧,SO被DENY…
【背后】
背后这次没有征集作品,所以中医班那边也给了一个SAMPLE,但很快被我们班委集体DENY….觉得立体阴影有点别扭,SO……这个是他们的DESIGN….
今日又是思想道德课……本来不想去,但还是硬着头皮过去了,5555,好想训啊。。。。
刚好今天那些督察人员来查房(都是07新生自律委?),我懒得理她,继续睡我的,
点知,第二节课下课收到封,班长要我们点名,因为督察员通知话至少16个无来,呃,那时通知果D友仔翻来已经太晚了,SO,他们要我帮佢地写请假,哇咔咔,第一次帮人出猫,写了三张,殊不知,呃,下课后,又突然说不用点了,班长真好人,,,,
也许是因为看到Q某人已经进来了吧……
琴晚用佐DD时间整佐个T-SHIRT后面的DESIGN,无技术性可言,不过起码我自己觉得比中医班果边噶DESIGN好……等我确定好后才发上来….
要等到12点才食饭,呃,眼训啊……下午仲有解剖,千奇唔可以训……….
唉,佐尼搭好呢。。。。
学习无动力,看书无兴趣。。。。连最有兴趣的人解实验课也逐渐磨灭了兴趣
究竟,拉了AD,满足的是欲望,还是。。。颓废的开始
读E,真的,要努力啊。。。。人解,医古文,组胚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退了院的网络部,校网络部(又名校设计开发部【因为MS设计+宣传+网络的大综合】)仍然在试用期……
虽然很有信心能留下来,但是,沉重的学业和部门工作,能平衡吗……
社团我是放弃了的,师姐让我要拓宽交际圈,不要局限於广中医,虽然我现在已经认识N多人了,网络真是个好东西。。。。
明天英语,哈哈,个肥佬老师太强拉,我要读好英语!
千万不可以挂科……………….
里面其实是一个博物馆来的,,,,照来照去没什么,,,,增加历史知识罢了